晚上带两位主任去游一下校园,无论是西外,还是师大,每一棵树都仿佛有一种深沉的文化气息,学术形象
十年前,它们都是这样参天而立,如今仍然这般秀色可餐
我一直默默无语,体味着这种独特的学术味浓厚的草木
主任打趣说,我又勾起了当年的粉红色回忆,真是不该拖我来
这个打趣确实离我太远
十年前我在这里没有多少故事,平淡得如一口三九天的水
十年后即使来这里,也不会发生多少荡气回肠的风流事
即日的气象并不是很好,多云,深刻的乌云乌云轮流在空间篡夺霸主
阳光也是过程多番反抗之后才得以出面,这让赛里木湖的局面大打扣头
后来,当我读到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”的诗句时,更把丰收和蛙声联系在一起,更加珍惜和爱护青蛙了,甚至成了青蛙的崇拜者和知音
我离开家乡之前,已跟青蛙学会了一门口技——只要在坑塘边一学青蛙叫,马上会引来蛙声一片
直到如今,我学起青蛙叫来依然声情并茂、惟妙惟肖
可是,前年夏天,当我回家乡侍侯病中的母亲时,堂弟请我吃顿饭,竟然做了一大盆青蛙腿,并说是到镇上的大酒店让经常做这道菜的厨师专门加工的
我硬生生地没动筷子,并急着问他是怎么捉来的这么多
他说,到了晚上,用手电筒一照,青蛙们就傻眼了,直接用手去抓,它也不知道跑了……越来越精明、越来越糊涂的人类哟!
她领会何时何地安置情绪暴发点,不妨最精准地戳中听众的泪点
比方弟弟为了让姐姐去北京,哭着对她喊“我不要你了”
这便是宋词中为我反复描摹过的江南吗?我不知道在宋朝的某个时候,词人的心境是否和今天的我一样幽婉
可当我于舟中漫吟着“雨恨云愁,江南依旧称佳丽,水村渔市,一缕孤烟细”的句子时,依约感觉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,这样的烟雨里,用心去呼唤一次,因为这风,这雨,这山,这水,恍若就带着旧时的履痕,恍若有谁的心情还不曾走远
踏着被细雨润湿的青石板路,轻轻的走入江南
窄窄的小巷,参差的青瓦,便都在雨点的喧嚣和锤打中,无言的淡然和安静起来
故事穿巷而出,传说跨桥而行,江南在雨中便衍生出许多文化来,如一部古色古香的线装书
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
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
”雨中的江南,便是这样的让人意绪悠闲,雅然深致,就连“等待”这种最是心焦的事情,也在这部古色古香的线装书里,氤氲得诗情画意